AI 时代,产品经理的“新必修课”是什么?

在这个由大模型驱动的新时代,产品经理的角色正悄然发生变化:从需求梳理者变成认知协同者,从功能规划者变成智能体验的设计师。

AI 时代,产品经理的“新必修课”是什么?

AI 不会取代产品经理,但会取代不会用 AI 的产品经理。

在 AI 时代,PM 不再是“写需求的人”,而是“人机协同的设计者”。

未来 PM 的竞争力公式 = 行业洞察力 + AI 使用力 + 系统思维。 过去几年,产品经理一直被调侃是“打杂的”:既要写 PRD,又要画原型,还要盯需求,还要跟进测试。

但自从 AI 尤其是大模型的崛起,这些“基础活”很多都能交给 AI 完成了。

于是一个问题被频繁抛出: AI 会不会取代产品经理?

我想说的是:AI 不会取代产品经理,但它一定会取代那些“不会用 AI 的产品经理”。

这也意味着,AI 时代的 PM,需要补上一门新的“必修课”。

一、AI 已经悄悄改变了 PM 的工作流

传统 PM 的日常:

  • 收集用户需求,做访谈
  • 写PRD,拆解需求
  • 做竞品分析,整理对比
  • 画原型,给研发讲需求
  • 上线后看数据,做复盘

过去这些都要人工处理,但现在有了 AI:

  • 用户研究:大模型能快速总结用户评论、工单,提炼痛点。
  • PRD撰写:输入一句话需求,AI就能生成一份完整的文档初稿。
  • 竞品分析:上传竞品功能说明,就能自动生成表格对比。
  • 原型生成:用AI直接把文字转成界面草图。
  • 数据分析:丢给AI一份埋点数据,几分钟就有分析报告

可以说,AI 正在减少PM 的“体力活”。

二、PM 的新角色:人机协同的设计师

AI 擅长的是工具性任务,而PM 价值在于思维与判断。

未来 PM 更重要的角色有 3 个:

1)用户体验的把关人

AI 可能回答正确,但表达生硬、体验糟糕,PM 要负责让结果“更贴近用户的语言”,设计好交互方式。

2)业务逻辑的设计师

AI 不懂行业模型,不懂 KPI,也不懂商业目标。例如在教育场景,学生需要的不仅是“答案”,而是“解题思路 + 学习路径”。这是 PM 要定义的价值。

3)AI 能力的裁剪者

AI 的能力很多,但不是所有都适合放进产品。PM 要懂得取舍,决定何处用 AI、何处保留人工。

一句话总结:AI 是工具,PM 是导演。

三、案例:教育行业的启发

我最近在参与一个学科知识问答系统的项目,有几点体会:

传统方式

  • 题库要人工录入、人工标注知识点
  • 解析要由老师编写
  • 学习路径要靠经验来规划

AI 方式

  • AI可以快速生成答案解析
  • 知识点映射由大模型完成初稿
  • PM的重点转为:校对+优化+设计学习路径

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 PM 的角色从“搬砖”变成了“设计规则的人”

比如:

  • 如何保证AI的解析既正确又可读?
  • 如何把AI的答案转化为教学闭环,而不是孤立的Q&A?
  • 如何让AI的推荐路径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?

这正是未来 PM 需要做的事:从执行到设计,从细节到系统。

四、AI 时代 PM 的“新必修课”

我总结了 3 门课,未来 PM 必须掌握:

  1. 行业洞察力:AI能处理数据,但无法理解“行业痛点”。医疗要考虑合规,教育要考虑解释性,金融要考虑安全性。PM必须懂行业逻辑,才能告诉AI什么是“正确的方向”。
  2. AI使用力:就像Excel是过去PM的标配工具,AI会成为未来的必备技能。谁能用好AI,谁就能更高效地完成需求文档、竞品分析、数据复盘。建议PM至少要熟悉几类AI工具:文本生成、图像生成、数据分析、原型生成。
  3. 系统思维:AI让执行更快,但战略设计更难。PM要具备系统化思维,把AI融入到整个业务流程。

简单来说:不是“拼AI”,而是用 AI 重构产品。

五、结尾:PM 的未来竞争力公式

所以,AI 时代产品经理的竞争力公式是:

未来 PM 竞争力 = 行业洞察力 + AI 使用力 + 系统思维

  • 行业洞察力:决定你能否看清用户真正的需求
  • AI使用力:决定你能否高效完成任务
  • 系统思维:决定你能否把产品做大做强

AI 不会让产品经理失业,但会倒逼我们升级。

与其担心被替代,不如现在就开始学习如何让 AI 成为你的“超级助理”

毕竟,未来的 PM,不是“写需求的人”,而是“人机协同的设计者”。

思考题

你觉得未来 3-5 年,AI 会在哪些场景里最深刻地改变 PM 的工作?

 

作者:JJ.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